真理
為著召會享受耶穌的人性(第一至四章)

為著召會享受耶穌的人性(第一至四章)
李常受文集1971年第二冊
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七一年四至六月所釋放的信息集成,此段為當時李弟兄於五月十四至十五日,在美國加州沙加緬度釋放的信息。
信息內容
第一至二章分別由舊約素祭和帳幕的圖畫,依序啟示『喫耶穌作我們的素祭為著聖別的祭司體系和屬靈的殿』,和『享受耶穌的人性作召會連接的力量』。第三章主要從約翰福音中,主耶穌的人性生活為藍圖,論到『接受包羅萬有的基督作人位』。第四章則揭示『藉著喝那靈享受耶穌的人性,為著生命的流』。
真理要點
一、在利未記二章一至三節裏,素祭豫表在人性生活裏的基督,因為素祭的主要元素細麵,是由麥子產生,而麥子豫表在人性裏的基督。素祭首先是神的食物,為著祂的滿足;其餘的部分,被指定給供職的祭司作食物,祭司的生活倚靠神子民所獻上的素祭。在新約的實際裏,祭司的生活是憑信徒對耶穌人性的享受。
二、在帳幕裏,是以皂莢木板構成架構,而以包覆豎板的金作為附屬物。帳幕站立的力量不在於金,乃在於皂莢木。用皂莢木包金作的四十八塊豎板,要連接為一,就需要藉著金環與閂連接。環表徵起初的靈,而閂表徵起初的靈成了聯結的靈。聯結的閂是用皂莢木包金作的,皂莢木表徵耶穌的人性。因此,耶穌的人性也是召會聯結的能力。
三、照著約翰福音,主耶穌在祂的人性生活裏以父作祂的人位。五章十九節主說,『子從自己不能作甚麼,惟有看見父所作的,子纔能作;父所作的事,子也照樣作』。六章五十七節說『活的父怎樣差我來,我又因父活著,照樣,那喫我的人,也要因我活著』。這節指明,正如主不因祂自己活著,乃因父活著,照樣,我們也該不因我們自己活著,乃要因主活著。主以父作人位;同樣,我們必須接受主作我們的人位。
生命經歷
一、在約翰福音六章五十七節主耶穌說:『活的父怎樣差我來,我又因父活著,照樣,那喫我的人,也要因我活著』。本節的喫字,原文意『細嚼』,就是藉著慢慢的咀嚼,細細的喫祂。我們若細嚼耶穌,喫祂作我們的食物,祂就會被消化並吸收到我們裏面。舊約裏的素祭是祭司的食物,表徵我們喫耶穌作我們的素祭時,我們就被構成為祭司。
二、我們要享受耶穌的人性,就需要經歷聯結的靈。首先需要否認並放棄我們天然的人性,學習絕不信靠它。我們在基督徒的生活中,至少要有一次這樣明確的宣告。不但如此,我們該不斷呼求主的名,享受耶穌的靈,藉此經歷在那靈裏耶穌的人性。
三、基督復活以後,神的靈就複合了基督的人性、人性生活、釘十字架和復活,成為耶穌基督的靈(腓一19),就是約翰福音七章三十九節題到的那靈。我們若飲於耶穌的靈,藉此有分於耶穌的人性,從我們腹中就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。喝那靈的路,就是呼求主名(林前十二3,13)。當我們呼求主的名時,就飲於耶穌基督的靈,因此有分於那靈裏耶穌的人性,就會有生命甜美的流,滿足所有與我們接觸的人。
問題研討
一、請由素祭簡述我們如何被構成為祭司?
二、如何藉著經歷聯結的靈,而享受耶穌的人性?
三、根據約翰福音,主耶穌人性生活的榜樣為何?
創世記結晶讀經(十)亞伯、以挪士和以諾
在第十篇信息中,我們要從亞伯、以挪士和以諾這美妙的三重結晶,來看一種經歷並享受基督作生命,並且得勝的生活。
亞伯是得勝的殉道者,他只顧到神的定旨,不顧自己的生存。創世記四章記載該隱是耕地的,亞伯卻是牧羊的。洪水以前,人只准喫蔬菜和水果,不准喫肉(一29,參九3);因此,亞伯牧羊所作的,不是為他的生活生產食物,乃是提供祭物使神得滿足。希伯來書十一章四節說,『亞伯因著信獻祭給神,比該隱所獻的更美,藉此便得了稱許為義的見證』。亞伯的信是由於聽見他父母所傳福音的話,他照著神豫定的救贖,獻上羊群中頭生的給神,有血流出來為他贖罪,焚燒脂油使神滿足,並有皮子作衣服遮蓋他,使他蒙神稱義。
該隱妄自將自己勞苦的果子獻給神;他是在肉體中,信靠自己勞苦的出產。他敬拜神的方式,乃是照著撒但所鼓動之屬人的觀念和意見,發明了一個宗教。亞伯照著神的啟示,獻上流血的祭物,蒙神悅納,卻遭到該隱的仇恨和宗教的妒忌,並被該隱殺害,他成了一切得勝之殉道者的代表。該隱則從主的面出去,而成了流離飄蕩的,結果產生了無神文化。
在人類歷史中,以挪士是人呼求耶和華之名的界碑。以挪士這名的意思是『脆弱必死的人』,這指明他領悟自己是軟弱、脆弱、必死的。他開始呼求耶和華那永遠者的名,說出他不信靠自己,不憑自己活,乃憑那偉大的我是,就是永存的永遠者而活。他藉著呼求耶和華的名,享受耶和華作他的分。
我們要看見,我們神的名乃是動詞『是』,祂是那永遠者,惟有祂是;我們需要甚麼,祂就是。藉著呼求主的名,我們就變得豐富且剛強,因為我們進入了我們所呼求者的豐富和力量。正確的基督徒生活是藉著運用靈呼求主名,而不斷接受那靈的生活。呼求主的名乃是既呼出又吸入;我們呼出消極的事物,吸入主積極的事物。藉著不住的呼求祂,我們呼吸祂;這就是我們活基督的路。
以諾因著憑信與神同行,逃避了死,並得了蒙神喜悅的見證。在以諾身上,我們看見與神同行就是憑信而行;希伯來書十一章六節論到他說,『人非有信,就不能得神的喜悅;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,必須信有神,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』。信『有神』,直譯,信『神是』;信神是,就是信祂是我們的一切,我們甚麼都不是,在凡事上祂必須是惟一的一位。在整個宇宙中,惟有祂是,我們眾人甚麼也不是。正如保羅所見證,『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』(加二20)。
以諾活到六十五歲時,生了一個兒子,給他取名瑪土撒拉(創五21),意『當他死時,要差它來』。以諾藉此豫言瑪土撒拉死的時候,就是挪亞六百歲的那一年,洪水要來。他必是從神得到神旨意的默示,知道那將要臨到人類整個不敬虔世代的審判。以諾信神的話,期待這豫言的應驗;因此受激勵不隨從今世的潮流,而與神同行。以諾三百年晝夜不斷的與神同行,一天比一天更接近神,與神更成為一,直到『神將他取去,他就不在世了』(24)。
願這話激勵我們眾人,凡事不越過神,不自作主張,不照自己的觀念和願望行事,不照著時代的潮流作事,也不在神以外作任何事;更進一步,以祂為我們的中心和一切,生活行事照著神並同著神,照著祂的啟示和引導,並且與祂同作一切事。如同以諾與神同行,在神聖的生命裏成熟,直到那日,被提見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