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理
基督在我們裏面長大並擴展,為著神的國(第七至十章)

基督在我們裏面長大並擴展,為著神的國(第七至十章)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二年第一冊
本書包含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七二年一至七月,在北美和遠東各地眾召會所釋放的信息。本段係李弟兄於六月二十三至七月二日,在美國 俄亥俄州亞克朗所釋放的信息集成。
信息內容
第七至十章論到我們需要『被額外的一分那靈充滿,豫備主的回來』,看見『神的靈在我們人的靈裏產生神的國』,以『經歷那靈並與那靈是一,為著國度的來臨』,操練『否認己,得著額外的一分那靈,為著基督的湧流和彰顯』,讓基督在我們裏面擴展。
真理要點
一、馬太福音二十五章說到十個童女,『拿著她們的燈,出去迎接新郎』。『出去』,表徵信徒從世界出去,迎接要來的基督。在八節,愚拙的對精明的說,『請分點油給我們,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』。『要滅了』證明愚拙童女的燈是點著的。這十個都被稱為童女,並且都有點著的燈,她們的區別,在於精明的童女除了燈,又在器皿裏帶著額外的油(4),而愚拙的只在她們的燈裏有油,器皿沒有充滿的油。童女的燈,象徵我們人得著重生並點著的靈;童女的器皿象徵我們人的魂,需要被那靈作油所充滿。箴言二十章二十七節『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』,說出馬太福音二十五章裏的燈,就是人得著重生的靈,其中裝著內住的聖靈作油。羅馬書九章給我們看見,受造的人乃是盛裝神的器皿(21,23),人的個格是在魂裏。因此,這裏的燈象徵信徒的靈,裏面裝著神的靈作油;器皿象徵信徒的魂。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九節的『買』,指明充滿我們魂的這一分油不是白白得的。我們燈裏點著的油,是白白的,出於恩典;但我們器皿裏充滿的油是有代價的。我們必須付代價買油。
二、耶穌這種子撒在我們裏面,並在我們裏面擴展,乃在於神的靈。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三節告訴我們,我們都已經在一位靈裏受浸,加拉太書三章二十七節說,我們已經浸入基督。這意思是,我們浸入基督時,也就在那靈裏受浸。基督是那靈,而今天那靈就是基督。祂作為那靈就像空氣一樣(約二十22),也像水一樣(七37~39);因此我們能浸入祂,讓祂在我們裏面擴展。
生命經歷
一、耶穌這種子撒在我們裏面,並在我們裏面擴展,在於神的靈,也在於人重生的靈。馬太福音五章三節說『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,因為諸天的國是他們的』。靈裏貧窮,乃是我們的靈裏倒空。八節說,清心的人必看見神。清心就是以神作我們惟一的目標,並且我們的心,包括心思、意志、情感和良心不受霸佔。我們還需要在靈裏呼求基督為『主』(二十二43),並隨從我們願意的靈(二十六41)。每當碰到消極的環境時,我們應當拒絕天然心思的思想,信靠內住的那靈(十19~20)。這就是憑著我們靈裏的那靈而行。只要我們在靈裏生活並行事為人,我們就在國度裏,甚至就是國度。
二、我們靈裏都有基督,但我們的心裏缺少祂,因此保羅說『要在靈裏被充滿』。我們在基督徒生活裏所作的一切,都必須是內裏充滿的湧流。我們需要放棄外在的行為和努力,並說『父神阿,把我加強到裏面的人裏,使基督安家在我心裏,使我能和眾聖徒被充滿,成為神一切的豐滿』。我們被充滿之後,就會湧流出講說、歌唱、感謝和順從。這就是真正的基督徒生活。這樣的生活使我們得以成熟,並豫備好,就會在基督回來時得著賞賜,有分於婚筵。
問題研討
一、請簡述馬太福音二十五章十個童女的比喻。
二、耶穌這種子撒在我們裏面,我們應如何操練靈,讓祂擴展?
召會的內在意義(五)以約翰二十一章裏牧養的路,建造召會
約翰福音二十一章說到牧養,是約翰福音的完成和總結;牧養乃是開啟約翰福音的鑰匙。如果我們不認識牧養是甚麼,整卷約翰福音對我們就是空洞的;惟有我們牧養別人時,我們纔能內在的認識約翰福音。
約翰福音這卷書論到基督藉著顧惜並餧養我們,來作我們的生命;顧惜人是使人快樂、愉快、舒適(太九10,路七34),餧養人是以包羅萬有的基督供應人(太二四45~47)。
當基督這位神救主被拿但業認出是神子時,祂回答拿但業說,他將要看見天開了,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祂這位人子身上,像雅各在夢中所見的天梯一樣;這對拿但業是一種顧惜,鼓勵他跟從主,使他有分於主的餧養,而得著整卷約翰福音裏所啟示的神聖益處(一45~51)。
當基督這位神救主要救一個不道德的撒瑪利亞婦人時,祂特意繞道往敘加城,在靠近敘加的雅各井旁等候她,為要藉著請她給祂水喝,而顧惜她,好用生命的水餧養她,這生命水就是湧流的三一神自己(四1~14)。
當那些法利賽人指控一位行淫的婦人,卻沒有一位彀資格能定罪她時,基督這位神救主在祂的人性裏對婦人說,『我也不定你的罪』,來顧惜她,又啟示祂是那位偉大的『我是』來餧養她,叫她從罪得自由,而『不…再犯罪』(八3~11,24,34~36)。
主復活後牧養彼得,又託付彼得餧養祂的小羊並牧養祂的羊;這是把使徒的職事與基督天上的職事合併,以照顧神的羊群,就是召會,結果帶進基督的身體(二一15~17)。
彼得對他天然的力量和才幹很有自信,他甚至認為自己能同主下監,同主受死(路二二33)。但當彼得受到試驗;他竟然三次否認主,甚至在一位使女面前否認主(約十八15~18,25~27)。彼得徹徹底底被打倒,結果全然失敗,使他領悟自己絕對不可靠,他不該再對自己有信心(太二六69~75,腓三3)。
彼得雖然失敗,但天使報給三位發現奴僕救主復活之姊妹的口信,卻是要她們『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』(可十六7)。『和彼得』一辭指明,雖然彼得失敗了、跌倒了、墮落了,主卻沒有棄絕他;『和彼得』的意思也就是『和你』─這個像彼得那樣失敗的你。但願我們看見主對我們的心;要祂不愛我們、忘記我們、棄絕我們,乃是不可能的(羅五6~10,亞二8,賽四九15~16)。
主來恢復彼得對祂的愛,囑咐他牧養主的召會,並為日後的殉道豫備他,使他不再信靠天然的力量跟從主(約二一15~19)。經過失敗,彼得學會憑著在主裏的信心,謙卑的服事弟兄們,牧養神的羊群(路二二31~32,彼前五2~6)。
以牧養的路傳揚福音並復興召會,是在愛裏將基督供應人的生活,使召會得建造;這種生活乃是多結果子的生活(徒二十20,31,林前八1,約十五5)。在照顧眾召會並牧養眾聖徒上,所需要的乃是供應的生命中那親密的關切(林後七2~7,十二15~16,門7,12)。缺乏親密的關切,是我們不結果子的原因。我們的心必須是寬宏的,能容納所有的信徒,不論他們的光景如何(林後六10~11)。供應的生命是一種溫暖別人的生命;我們若要把生命供應給眾聖徒,就必須對他們有真正的關切,就是富有情感,既深刻又親密的關切。
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,在我們的所是所作上,愛乃是極超越的路(提後一7,林前十二31下,十三4~8,13)。久不聚會的人以為召會定罪他們;我們需要有一種愛,去告訴他們,召會並不定罪任何人;反之,召會願意看見所有久不聚會的人回來。若沒有主的憐憫,我們會和久不聚會的人一樣;因此,我們必須愛他們。『愛能遮掩一切過錯』(箴十12下)。『惟有愛建造人』(林前八1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