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理
豫備主的回來(第六至七章)

豫備主的回來(第六至七章) 李常受文集1972年第一冊
本書包含李常受弟兄於1972年一至七月,在北美和遠東各地眾召會所釋放的信息。本段係李弟兄於五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,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舉行之青年特會信息集成。
信息內容
第六至七章繼續啟示主回來的各方面,包括『主作為收割的農夫回來』,以及『主作為審判者回來』。
真理要點
一、聖經啟示,主回來時要像收割的農夫,收割祂的莊稼。在啟示錄十四章,首先有初熟果子的收成(1~5),然後有大體莊稼的收割(14~16)。照著舊約的豫表,初熟的果子是直接被帶到神的家裏,大體的莊稼要被帶到倉裏(太十三30)。家是神的殿;農場、田地是地;倉是空中。主作為農夫,藉著收割初熟的果子,開始祂的收成。初熟的果子是為著主的滿足,而大體的莊稼是為著一般的目的。初熟的果子是在大體的莊稼之前,當主在天上的錫安山時,被提到主的寶座前;但大體的莊稼是當祂在空中坐在雲上時,被提到主的同在裏。
二、神藉著使基督從死人中復活,立祂作救主和審判者(徒五31,十七31)。哥林多前書三章告訴我們,在審判的日子,我們的工程不是被神的憐憫揭露,乃是被火揭露(12~13),救恩有附帶的項目─得賞賜或遭虧損(14~15)。聖經啟示,我們相信主耶穌時,就得稱義、赦免、並與神和好,使我們得著基督作我們的生命,成為神的兒女和基督的肢體。然而,我們仍需正確的生活並工作,以建造基督的身體,好使我們所作的一切可算為金、銀、寶石,經得起審判的火。
生命經歷
一、我們需要在主面前思考,我們想要在主收成的那一部分,初熟的果子或大體的莊稼。我們也許都偏好作初熟的果子,但主的收割不是照著我們的偏好,乃是照著我們的所是。就某種意義說,要緊的並非我們『是否』會被帶到主的巴路西亞裏,乃是我們『何時』會被帶到祂的巴路西亞裏─是起初同著初熟的果子,還是末了同著大體的莊稼。我們不該將主收成祂的信徒視為道理,乃該將其視為嚴肅的警告。
二、我們加速長大,就會催促主回來。加速長大的祕訣,啟示在馬太福音十三章和啟示錄十四章。我們需要藉著對付隱藏的攔阻、今世的思慮、和錢財的迷惑,從我們心中挪去所有石頭和荊棘。我們也需要跟隨主耶穌,無論祂往那裏去都跟隨。這是加速我們長大的路。我們都需要到主面前去,並且徹底的與祂辦交涉,禱告說,『主,給我看見我心裏所有的石頭,並將它們挖去。主阿,挪去所有的荊棘;拔除任何阻止你在我裏面成長的事物』。不但如此,我們需要跟隨主到極致。無論祂往那裏去,我們都要去,並且在每件事上與祂是一,這就是作羔羊的跟隨者真正的意思。
三、主知道一切隱藏的事,祂顯現的時候,要將一切事帶到光中,並暴露人心的意圖。這是祂審判的特徵。一面,我們需要從耶穌得餧養,使我們長大並在生命裏成熟;另一面,對於在祂審判台前要來的審判,我們需要受警告。關於審判的警告,主要是說到我們要照著神的旨意,正確的過我們的基督徒生活。我們都需要這樣懷著雄心大志,在基督的審判台前,完全得稱義並討祂的喜悅。我們需要考量一切的生活和行動,會不會通過最終火的試驗,不斷的被基督『審判的』靈題醒。因此我們不會隨便批評別人,甚至在購物這樣似乎微小的事上,也會受基督審判台的指引。這樣的考量會促使我們禱告:『哦,主耶穌,憐憫我』。我們需要憐憫,好照著主獨一旨意而活。
問題研討
一、聖經如何啟示主作為收割的農夫回來?為此,我們應如何豫備自己?
二、關於主作為審判者回來,我們應有怎樣的態度?
創世記結晶讀經(十四)憑信而活─作今日的過河者,過祭壇和帳棚的生活
我們這些在基督裏的信徒,乃是亞伯拉罕團體的後裔,正在重複亞伯拉罕的歷史(羅四11~12)。基督作為賜生命的靈,乃是那變了形像之亞伯拉罕的後裔,分賜到我們裏面,使我們成為亞伯拉罕的子孫,重複亞伯拉罕的憑信而活。今天的基督徒生活和召會生活,乃是亞伯拉罕生活和歷史的收成。
第一個希伯來人是亞伯拉罕,就是那些憑信接觸神之人的父(創十四13);因此,神被稱為『希伯來人的神』。『希伯來』字根的意思是『過去』,特別是指過河,從河這邊過到河那邊,所以希伯來人乃是過河的人。作為今日的過河者,我們需要離開律法過到恩典,離開舊約過到新約,離開舊約的儀式事奉過到新約的屬靈實際,離開猶太教過到召會,離開屬地的過到屬天的,離開祭壇所在的外院子過到神所在的至聖所,離開魂過到靈,離開真理和生命的開端過到在真理中生命的成熟。
我們若要照亞伯拉罕信的腳蹤而行,就必須是過祭壇和帳棚生活的人(十二7~8,十三3~4,18),以基督作我們的生命,召會作我們的生活,過得著神傳輸的生活,把我們的一切奉獻給神,並以祂的同在作我們的地圖。主耶穌向亞伯拉罕顯現為偉大的我是,榮耀的神,好將祂自己傳輸到亞伯拉罕裏面。今天,我們也需要多次到主面前尋求,禱告:『求你繼續向我顯現,求你繼續對我說話』。神藉著一再向亞伯拉罕顯現,將自己傳輸到他裏面,使他經歷屬靈的注入,而得著神的素質滲透到他全人裏。神的顯現和傳輸,也要使我們憑信而活。亞伯拉罕的信不是起源於他自己,他之所以相信神,乃是對榮耀的神向他顯現,以及神的元素傳輸並注入到他裏面的反應。因此,亞伯拉罕信靠神即時的引導,以神的同在為他旅行的地圖。神的顯現和傳輸,結果使我們築壇並住在帳棚裏,完全為神而活。壇是為著敬拜神,將我們一切所是並所有,為著神的定旨獻給神;築壇的意義就是我們的生活是為著神,神是我們的生命,並且我們生活的意義就是神。
亞伯拉罕在三個地方築了三座壇(十二6~8,十三18)。首先是在示劍地方、摩利橡樹那裏。『示劍』的意思是『肩膀』,有能力之地;『摩利』的意思是『教師』或『教訓』;在那裏他能得著神作他的能力,也能像我們今天藉著神經綸的健康教訓一樣,得以認識神。其次,亞伯拉罕在伯特利和艾中間築壇。『伯特利』的意思是『神的家』;『艾』的意思是『亂堆』;在蒙神呼召的人眼中,只有伯特利,就是召會生活,身體生活,是有價值的;其他的一切不過是亂堆。第三,亞伯拉罕在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裏築壇。『希伯崙』的意思是『交通』、『來往』或『友誼』;『幔利』的意思是『力量』或『肥美』,帶著被印塗的靈所傳輸、注入、充滿、浸潤而有的豐富。亞伯拉罕也曾失敗,離開祭壇和帳棚;可是後來他恢復了,恢復就是回到祭壇和帳棚來,並且呼求主的名。至終,在希伯崙,亞伯拉罕的帳棚成了他與神,神與他彼此交通的地方。
亞伯拉罕住在帳棚這個可移動的住所裏,見證他不屬世界,乃是在地上過寄居者的生活;支搭帳棚乃是一個表明,說出我們不屬這世界,乃是屬於一個更美的家鄉,就是新耶路撒冷(來十一9~10,13~16)。藉著過祭壇和帳棚的生活,亞伯拉罕擔負神的見證,作神的彰顯。今天,我們所擁有的一切,都必須經過祭壇;我們可以用這些東西,但不可受它們的支配,這就是帳棚生活的原則。亞伯拉罕的帳棚連同他所築的壇,乃是以色列人所建造之見證的帳幕連同祭壇的豫像;而他的帳棚,更是新耶路撒冷,就是神終極的帳棚、帳幕的小影。當我們活在召會生活的『帳棚』裏,我們乃是在等候這帳棚的終極完成,就是終極的會幕─新耶路撒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