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市召會網站

真理

在基督徒生活與召會生活中神國的發展(四)照著靈顧到別人並領悟神的赦免而過國度的生活

馬太七章一至十二節論到國度子民待人的原則,啟示出國度子民身上屬天的管治,要求他們照著靈顧到別人。首先,國度子民在國度屬天的管治之下,活在謙卑的靈裏,總是審判自己,不審判別人。我們對待別人,必須棄絕自己而考慮他們,同情他們,憐憫他們。每當我們看見我們弟兄眼中的刺,必須使我們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。再者,我們不該把聖物給狗,或把我們的珍珠丟在豬前,免得牠們用腳踐踏珍珠,並且轉過來撕裂我們。在馬太七章六節,『聖物』必是指客觀的真理,那是屬於神的;『你們的珍珠』必是指主觀的經歷,這是我們的。當我們和別人談到真理和對基督寶貴的經歷時,我們必須察知並斷定,他們是否有度量接受我們所要分享的。另外,當我們接觸人,與人相處時,我們必須求、尋找、叩門,好得著正確的路接觸他們。國度子民接觸人最好的路,乃是照著國度並照著那靈。為此,我們需要將自己禱告到神裏面,接受那化身在祂靈裏的豐富(路十一13),使我們自己和所有在我們照顧下的人,都得著餧養。

我們要過國度生活,神人生活,召會生活,就必須謙卑,不輕看任何信徒,乃要愛我們的弟兄,赦免我們的弟兄(太十八1~35)。要過國度生活,我們必須降卑自己,變成像小孩子一樣。我們不該絆跌人,也不立下絆跌人的事。我們甚至不該輕看信主的一個小子,並且應該無限度的赦免弟兄。我們必須赦免得罪我們的弟兄,甚至七十個七次。我們必須赦免人,如同主赦免了我們一樣。

我們必須看見並領悟在神的國裏有五種赦免。第一,是永遠的赦免,就是得救的赦免,與生命有關。當我們一信入主耶穌的時候,我們一切的罪就永遠得蒙赦免;我們永遠得著永遠的生命,並且永遠得稱義。第二,是假借的赦免,這與召會有關。主將聖靈賜給祂的召會,叫召會在地上代表祂;如今神乃是藉著召會來赦免。假借的赦免,是神藉著人宣告赦免;一個人若剛得救,還不知道赦免的意義,這時最好有召會的代表站起來對他說,『你今天接受了主,你可以感謝主,因為祂已經赦免了你的罪!』第三,是恢復的赦免,這與交通有關。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犯了罪,良心就定罪我們,叫我們與神的交通受了攔阻。我們必須向神承認自己的罪與過犯,然後纔能在交通中得蒙赦免。我們若是得罪了弟兄,也要到他們面前去承認。我們若這樣作,就會恢復與神的交通,心中滿有救恩的喜樂。

第四,是政治的赦免,這與管教有關。神政治的赦免與神管理、管治、並對付我們的方式有關。當我們犯罪得罪神,只要我們向祂認罪,祂都赦免;我們與祂的交通能得著恢復,但祂可能改變對待我們的方式。例如,摩西在米利巴擊打磐石之後,就落在神政治的手下,不能進入迦南。對於別人,我們要學習寬大,要學習常常赦免別人;我們若隨便批評別人,輕易定罪別人,總是抱怨別人的行為,總是說別人對自己不好,這要叫我們落在神政治的手裏;我們若對人緊,神對我們也緊。第五,是國度的赦免,這與行政有關。我們若待人太嚴厲或在今世有不赦免的靈,就會在國度時代受管教。我們若苛刻的對待人,尖利的批評人,將來神要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。求主施恩,叫我們能作憐憫人的人,不以苛刻、尖酸刻薄的手段對待人,好叫我們在那日也可以得蒙神的憐憫。

經歷、享受並彰顯基督(三)認識基督作我們的榜樣並以祂為榜樣(二十六)

我們要經歷基督並活基督,就必須認識祂作我們的榜樣,並以祂為我們的榜樣(腓二5~11)。在腓立比書二章五至十一節,保羅陳明基督為榜樣。我們必須讓這榜樣灌注到我們裏面。基督徒生活的榜樣,乃是這位倒空自己並降卑自己,又被神高舉並榮耀的神人救主(6~9)。主雖然與神同等,但祂不以此為強奪之珍,緊持不放。祂倒空自己,將祂所有的,就是神的形狀,擺在一邊(6~7上)。主成為肉體時,沒有改變祂的神性,只將祂外面的彰顯,由神的形狀變成奴僕的形狀(7)。主也成為『人的樣式』(7下~8上)。基督降卑自己,順從至死,死在十字架上(8下)。主降卑自己到了極點,神卻將祂升為至高,又賜給祂『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』(9)。這個榜樣的原則就是,一個有最高生命和地位的人,卻寧願過低微的生活。

我們的榜樣基督不僅是客觀的,也是主觀、可經歷的(腓二5,12~13)。那位樹立榜樣,並且自己就是榜樣的,如今乃是內住的神,在我們裏面運行(13)。基督作我們生活內裏榜樣的原則,乃是我們即使有最高的標準或最高的地位,也不該緊持不放。我們必須在基督的人性生活上,特別是在倒空、降卑自己、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之珍而緊持不放等事上,作祂的同伴(6~7)。那是我們榜樣的基督,如今就是我們裏面的生命(西三4)。我們裏面有一個能倒空自己並降卑自己的生命。這個生命從來不以甚麼東西為強奪之珍而緊持不放,反而樂意捨棄地位、捨棄頭銜。我們有釘十字架的基督為我們的榜樣,這榜樣就是我們裏面釘十字架的生命(加二20)。以釘十架的生命為我們的榜樣,就能開啟復活之門,帶我們進入復活的大能裏(腓三10)。

我們若要以基督為我們的榜樣,就需要以基督的心思為我們的心思(二5)。保羅不只在外面以基督為生活,為彰顯,也在裏面以基督的心思為心思(林前二16)。基督的心思在我們裏面,意思就是這心思是活的。基督的心思其實就是基督自己,因為基督的人位顯明在祂的心思裏。我們需要敞開自己,好讓『基督耶穌裏面所思念的』得以在我們裏面(腓二5)。

我們需要認識子的順服(二5~11,來五7~8)。神的話告訴我們,主耶穌與父原是一(約十30)。父和子是同等的、同能的、同有的、同時的。腓立比書二章五至七節是一段,八至十一節又是一段。前段是論到基督的倒空自己。後段是論到基督在祂的人性裏降卑自己(8)。主到地上來,是把祂神格中的榮耀、能力、等級、形像都倒空了。父變作權柄的代表,子變作順服的代表。所以我們應當順服權柄,這是大事。我們裏面需要思念基督耶穌裏面所思念的(5)。我們全體都應走主的路,以祂順服的原則為我們順服的原則。凡認識這原則的,就看見沒有一個罪比背叛更難看,沒有一件事比順服更緊要。惟有當我們看見了順服的原則,纔能事奉神。惟有像主那樣順服,纔能維持神的原則。

希伯來書五章八節說,主的順從是從苦難中學來的。苦難給了祂順從。遇到苦難還能順從,纔是真順服。主到地上來,不是帶來順從,乃是因苦難而學了順從。救恩不僅是為叫人喜樂,也是為叫人順服。惟有順服的人纔能經歷救恩的豐滿。我們需要像主那樣的順服。主憑著順從成了我們得救的根源(來五8~9)。神拯救我們,盼望我們順服祂的旨意(啟四11)。人若碰著神的權柄,順服便很簡單,明白神的旨意也很簡單,因主一直順服,也把順服的生命賜給我們(約十一25)。

經歷、享受並彰顯基督(三)基督為我們的美德、神的平安、我們的祕訣、和那加我們能力者(二十五)

在腓立比書四章五至九節我們所經歷基督的美德,乃是活基督之生活的彰顯(一19~21上,二5~13,三8~10)。保羅認為謙讓宜人和沒有罣慮是活基督之生活彰顯的頭兩面。罣慮來自撒但,是人生活的總和,攪擾信徒活基督的生活;謙讓宜人來自神,是活基督之生活的總和;二者完全相反(太六22~34)。

腓立比書四章五節說,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謙讓宜人。主是近的。』按照基督徒的經歷,謙讓宜人是包羅一切的,因為它包含了基督徒一切的美德;謙讓宜人實際上乃是包羅萬有的基督作為包羅萬有的靈,同著祂全備的供應。謙讓宜人是個包羅一切的美德,也就是基督自己;基督既是謙讓宜人,保羅活著就是謙讓宜人。我們在各種環境、境遇、和遭遇裏,都需要學基督作我們漸漸變化的祕訣;這實際又簡單的祕訣,就是操練常與主說話,這樣我們自然就會活基督。四章六至七節說,『應當一無罣慮,只要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,帶著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;神那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,必在基督耶穌裏,保衛你們的心懷意念。』基督自己就是神那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。

腓立比書四章六節中,『凡事』這辭,指每天臨到我們的許多不同的事;禱告是一般的,帶著敬拜和交通的成分;祈求是專一的,為著特殊的需要;我們的禱告和祈求,都該帶著對主的感謝。『告訴神』,直譯,給神知道;『給』,表示向前的動作,有活的聯合並交往之意,含示交通;因此,這裏『告訴神』的意義,乃是『在與神的交通中』。在禱告中與神交通的結果,乃是得享神的平安;神的平安實際上就是平安的神自己,藉著我們禱告與祂交通,注入我們裏面,抗拒苦惱,化解罣慮。平安的神在基督裏,在我們的心懷意念前巡查,保守我們平靜安寧;我們若要過一無罣慮的生活,就必須領悟,我們所有的遭遇,不論是好是壞,都是神派定的,目的是要使我們達到贏得基督、活基督並顯大基督的定命(羅八28~30,太十29~31,林後四15~18)。

腓立比書四章八節說,『末了的話,弟兄們,凡是真實的,凡是莊重的,凡是公義的,凡是純潔的,凡是可愛的,凡是有美名的;若有甚麼德行,若有甚麼稱讚,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。』這些美德乃是神屬性的彰顯,從那些追求神具體化身之基督的人裏面活出來。德行和稱讚是前六項的總綱;前六項,每一項都有一些德行或優越,都有值得稱讚的。作正確的人,就是藉著在我們人性美德裏神聖的屬性彰顯神,也就是過一種充滿基督作神屬性之實際的人性生活。

腓立比書四章十一節下至十三節說,『我已經學會了,無論在甚麼景況,都可以知足。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富餘;或飽足、或飢餓、或富餘、或缺乏,在各事上,並在一切事上,我都學得祕訣。我在那加我能力者的裏面,凡事都能作。』保羅是以基督為祕訣而經歷基督,在任何環境、任何境遇、任何事上,都能因著基督知足喜樂。在四章十二節中,『我都學得祕訣』,直譯,『我都已經被引進』;這是個隱喻,說到人被引進祕密社團,受其基本原則的教導;在此,祕訣乃是在那加我們能力的基督裏作一切事;保羅是一個在基督裏的人,他經歷基督,並將祂應用在一切景況中;這位基督是真實的、活的、相近的、便利的、且卓越的。在四章十三節,保羅說到基督是加力者的話,特別適用於基督加我們能力,使我們活祂作我們人性的美德,因而在任何環境裏都顯大祂那無限的偉大。藉著基督的加力,我們能過知足的生活,並且成為真實的、莊重的、公義的、純潔的、可愛的、有美名的。

新婦的豫備(六)新婦作為團體的戰士

以弗所書六章十至二十節啟示,新婦乃是團體的戰士,為神的國與神的仇敵爭戰。當基督得勝的佳偶與神成為一,作神的居所時,她在神眼中就美麗如得撒,秀美如耶路撒冷;然而對仇敵而言,她卻威武如展開旌旗的軍隊(歌六4)。召會作為新婦乃是在神心意中團體的人,這新人將成就雙重的目的:彰顯神以及對付神的仇敵(創一26)。

在千年國期間耶穌的見證乃是基督的新婦,就是與基督一同作王的得勝者(啟十九7~9,二十4,6)。主的恢復乃是為著豫備基督的新婦;至終,我們都要被模成奇妙的書拉密女;書拉密女作所羅門的複本,乃是那作基督配偶、新婦之新耶路撒冷最大並終極的表號(歌六13,啟二一2,9~10,二二17上)。書拉密女在神眼中像二營軍兵(原文為mahanaim,瑪哈念)跳舞;雅各遇見神的使者,就是神的二營軍兵之後,就給那地方起名叫瑪哈念,並將他的妻子、孩子、和他所有的分作『二營軍兵』(創三二1~10)。這二營軍兵的屬靈意義,乃是剛強的見證我們藉著那愛我們的,照著基督身體的原則,而得勝有餘,『超凡的得勝』(羅八37,十二5,申三二30,傳四9~12)。神不要那些在自己裏面剛強的人,祂只要脆弱的人,較軟弱的婦人和孩子;那些被算為配作得勝者的人,將是較軟弱、倚靠主的人。

屬靈的爭戰是必需的,因為撒但的意志在對抗神的意志。我們要對付神的仇敵,就需要那叫基督從死人中復活,並叫祂坐在諸天界裏,遠超空中一切邪靈的浩大能力,使我們得著加力(弗六10,一19~22)。我們要在主裏得著加力,這指明在對付撒但和他邪惡國度的屬靈爭戰中,我們不能在自己裏面爭戰;我們只能在主裏面,在祂力量的權能裏爭戰。

召會和撒但之間的爭戰,乃是我們這些愛主並在祂召會中的人,與諸天界裏邪惡勢力之間的爭戰(六12)。我們需要領悟,我們的爭戰不是抵擋人,乃是抵擋邪靈,就是諸天界裏的屬靈勢力。

屬靈的爭戰不是個人的事,乃是基督的新婦作團體戰士的事(六13)。神的戰略是使用召會作祂的軍隊,與仇敵爭戰;撒但的戰略是把我們從召會這神的軍隊裏分離出來。神全副的軍裝是為著身體,不是為著個人;只有團體的戰士纔能穿戴神全副的軍裝。

我們打屬靈的仗,需要穿戴神全副的軍裝(11節)。神在基督裏作我們生活的實際,乃是腰帶,為著屬靈的爭戰加強我們全人(14節上)。義的胸甲遮蓋我們的良心,保護我們不受撒但的控告;這義的胸甲乃是基督作我們的義(14節下,林前一30)。基督乃是使我們與神是一,並與聖徒是一的和平;這和平是穩固的根基,使我們能站住抵擋仇敵(弗二15,六15)。信乃是盾牌,抵擋仇敵火燒的箭;基督是這樣之信的創始者與成終者(16節,來十二2)。那遮蓋我們心思之救恩的頭盔,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那拯救的基督(弗六17上,約十六33)。那靈的劍是我們攻擊的武器,用以砍碎仇敵(弗六17下)。禱告是惟一、具決定性、不可或缺的憑藉,叫我們藉以應用神全副的軍裝,使軍裝的各項實際的供我們使用(18節)。

藉著穿上神全副的軍裝,我們就能站住,抵擋魔鬼的詭計,邪惡的計謀(11,13~14節)。在與仇敵爭戰中,最重要的事是站住;我們作成了一切,還需要站住到底。

我們都需要看見,今天在主的恢復裏,我們是在戰場上;我們必須與主合作,與撒但空中的權勢爭戰,使我們得著更多的基督,以建造基督的身體並豫備基督的新婦,建立並擴展神的國,使基督能回來承受地。

新婦的豫備(五)新婦的義

神的義就是神在祂公平和公義之行動上的所是。我們對基督的經歷寄託在神公義的根基上。這根基就是神的公義,也就是神寶座不可動搖的根基。義有四方面的意義:首先,義就是按著神公義且嚴格的要求,在神面前與人事物都是對的。其次,按照林後三章,義乃是那作為那靈活在我們裏面之基督外面的彰顯;這是作為神形像的義,而義的職事就是主形像的職事。第三,義是神國的事;因為義與神的行政、管理和管治有關,神的國就是義。第四,義是在我們的所是上與神是對的,就是指我們裏面的人是透亮的,像水晶一樣純淨,亦即裏面的人是在神的心思和意願裏;這就是我們在基督裏成為神的義。

義與神外面的行動、作法、行為、和活動有關。神所作的一切都是義的。凡神在祂公平和公義上的所是,就構成祂的義。神在祂兒子耶穌的血上是公義的。神在祂的話上是信實的,在祂兒子耶穌的血上又是公義的。祂的話,就是祂福音真理的話,告訴我們,祂要因著基督赦免我們的罪。基督的血已經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,使祂能赦免我們的罪,也就是釋放我們,使我們脫離罪的虧欠。並且這血洗淨我們,就是洗去我們不義的玷污。

義與神的國有關。召會生活乃是神的國,而神的國就是義;神的寶座是以義為根基而建立的。神的義在那裏,神的國也在那裏。凡是有義的地方,一切都正確的歸一於一個元首之下;這就是國度。義的第一個結果是神的形像,然後,義建立神的國:羅馬書八章先說到義和神的形像,然後十四章說到義和神的國;形像與國度都是以義為基礎。至終,在彼後三章十三節說到有義居住在新天新地,意思是那時一切都將井然有序,歸一於一個元首之下,並且都得以規正;一切都要在正當的治理之下,接受管理、管制,因為那裏有神的寶座、國度、神聖的行政,結果乃是平安與喜樂。

在啟示錄十九章七至八節我們看見新婦的義。首先我們需要領會,基督成為信徒的義有兩方面:第一面是基督作信徒的義,使他們在悔改歸向神並信入基督時,客觀的在神面前得稱義;第二面是基督作信徒的義,從他們活出來作神的顯明;這位神就是在基督裏賜給信徒的義,使他們主觀的蒙神稱義。基督作我們客觀的義,使我們在祂裏面得神稱義;基督作我們主觀的義,住在我們裏面,為我們過一種能得神稱義,一直蒙神悅納的生活。基督從眾聖徒活出,作他們主觀的義,就成為他們的婚筵禮服。我們所接受,使我們得救的義是客觀的,使我們滿足公義之神的要求;而得勝聖徒的義是主觀的,使他們滿足得勝基督的要求。馬太福音二十二章講到國度的婚筵,而十一至十二節要求坐席的人必須穿著婚筵禮服,這表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活出來並藉著我們得著彰顯的基督,成為我們超凡的義。

在啟示錄十九章七至八節,主的新婦,祂的妻子,『自己豫備好了。又賜她得穿明亮潔淨的細麻衣,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。』這裏明白的將細麻衣聯於義。這節的『義』原文是複數,可譯為『義行』;這些義行,不是指基督作我們所接受,使我們得救的義,乃指明我們得勝的生命,我們得勝的生活。這細麻衣就是從我們裏面活出來的基督。九節說,『凡被請赴羔羊婚筵的〔得勝聖徒〕有福了。』這裏羔羊的婚筵就是馬太福音二十二章二節的婚筵;被請赴基督的婚筵是有福的。被請赴羔羊婚筵的得勝信徒,也是羔羊的新婦。

新婦的豫備(四)新婦的美麗

性情上聖化的過程是我們生機拯救的過程,使我們被美化,成為基督美麗、聖別、並榮耀的新婦。以弗所書五章二十五至二十七節啟示神完整的救恩,陳明在三個階段裏的基督。在已過,基督是救贖主,為召會捨了自己,為著我們法理的救贖(25)。現今,基督是賜生命的靈,正用祂的成分浸透召會,而在性情上聖化召會,使召會成為祂的配偶。這是生機的拯救,就是新婦的美化並新婦的豫備(26)。將來,基督是新郎,要將召會獻給自己作配偶,好得著滿足。這是我們的得榮,為著新婦的獻上(27)。新婦的美麗乃是來自那位作到召會裏面並從召會照耀出來的基督,好藉著召會得著彰顯。我們需要不斷在召會中瞻仰主的榮美,使我們被變化,從榮耀到榮耀,藉主得著華美,成為祂美麗的新婦,有祂作我們的華冕。

主在恢復裏主要的工作乃是主真正的工作,為要豫備我們作祂榮耀的新婦。沒有以弗所書五章二十六節裏所說,不斷在性情上的聖化,新婦就無法豫備好,啟示錄十九章七至九節也就無法應驗。召會藉著聖別的過程被美化,這是藉著基督作為賜生命的靈,藉著祂話中之水的洗滌潔淨我們,我們就被基督浸透並美化,成為祂聖別、美麗、彰顯神的新婦。『水』是指神湧流的生命,由湧流的水所象徵。我們現今正在這洗滌的過程中,使召會能成為聖別、沒有瑕疵。『洗滌』的原文,直譯是『洗濯盆』。一天過一天,在早晨在晚間,我們都需要來就近聖經,藉著話中之水的洗濯盆而得潔淨。保羅說到話帶著其洗滌的過程時,原文是用『雷瑪』這辭。雷瑪是對我們有切身、直接的啟示,要給我們看見應當對付的是甚麼,應當洗淨的是甚麼。對於我們各人,要緊的乃是:神今天有沒有對我說祂的話?惟有祂在我們裏面的說話纔有真實屬靈的價值。我們禱告的中心點,該是我們切慕有主的說話。內住的基督作為賜生命的靈在我們裏面的說話,就是潔淨的水,把新的元素儲存到我們裏面,頂替我們本性和性情裏老舊的元素,使我們漸漸成為祂榮耀的召會。

以弗所書五章二十七節啟示,作基督新婦的召會至終要成為榮耀的召會,就是彰顯神的召會,『沒有斑點、皺紋、或任何這類的病,好使她成為聖別、沒有瑕疵』。我們惟一的美麗乃是基督從我們裏面照耀出來。基督在我們身上所珍賞的,乃是祂自己的彰顯。新婦豫備好,意思是她穿『明亮潔淨的細麻衣』,這細麻衣就是『聖徒所行的義』;這細麻衣就是新婦的美麗。主所在意的,主要乃是從我們的人性所彰顯出祂自己的美麗。我們需要天天被基督美化,使我們得以豫備好獻給基督,作祂心愛的新婦。每當我們花時間禱讀並默想主的話,祂就成為我們的榮美,我們就因著祂而成為榮美的,好使祂也得榮美。斑點是指屬於天然生命的東西,皺紋與老舊有關。只有生命的水纔能藉著生命的變化,新陳代謝的洗去這類的缺點。成為聖別乃是被基督浸透並變化。沒有瑕疵乃是沒有斑點、皺紋,沒有舊人天然生命的東西。召會也沒有『任何這類的病』,這意思是,召會沒有『這樣或那樣的缺點』。

以弗所書五章二十六至二十七節與雅歌書八章十三至十四節相符。二者都啟示,我們是藉著主向我們的說話,得以豫備好,成為祂榮耀的新婦,渴望祂第二次的來『你這住在園中的,我的同伴都要聽你的聲音,求你使我也得聽見。我的良人哪,願你快來,如羚羊或小牡鹿在香草山上』。在雅歌裏,愛基督的尋求者求祂這位住在作祂園子之信徒裏面的,使她同伴聽見祂聲音時,她也得聽見。作為雅歌這卷詩意之書結束的禱告,基督的佳偶求她的良人在復活的大能(羚羊和小牡鹿)裏快快回來,設立那要充滿全地,祂甘甜美麗的國(香草山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