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市召會網站

屬靈書報導讀

福音的內容與傳揚(第五段第一章,第六段 )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

965-Book

福音的內容與傳揚(第五段第一章,第六段 )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

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八至二十九日, 在美國加州安那翰長老們的聚集中所釋放的信息集成。

信息內容

第一章『雅各關於猶大、西布倫、以薩迦之豫言的屬靈意義:福音的內容,福音的傳揚,以及傳福音的結果』。

真理要點

一、在創世記四十九章八至十五節,雅各關於猶大、西布倫、以薩迦的豫言,是神新約經綸一幅完滿詩意的描繪。要完全明白這段話,需要認識神新約的經綸,並有對基督、召會生活、國度生活的經歷。我們會看見,猶大表徵基督是福音的內容;西布倫表徵福音的傳揚、擴展、開展;以薩迦表徵傳福音的結果,就是召會生活和國度生活,也就是包含了國度生活的召會生活。這是雅各這三個兒子的屬靈意義。

二、猶大描繪基督是從神來的好信息。創世記四十九章九節說,『猶大是個小獅子;我兒阿,你抓了食便上山去。他蹲伏如公獅,又如母獅,誰敢惹他?』雅各在三方面將猶大比喻為獅子:小獅子、蹲伏的公獅和母獅。啟示錄五章五節說到基督是『猶大支派中的獅子』。基督是小獅子,蹲伏著等待獵物。當基督被釘十字架時,祂是抓奪掠物的小獅子。基督抓奪掠物後,就帶著俘虜上了山頂,也就是第三層天。基督也是蹲伏的公獅,享受掠物之後就在滿足中安息了;這描述基督是在天上滿足並享受安息的一位。新約告訴我們基督在諸天界裏,坐在神的右邊(弗一20,西三1)。基督也被比喻為母獅,為著生產小獅子,生出許多得勝者作祂的『小獅子』。基督是我們的母獅,我們是小獅子,召會是獅子國。

三、雅各論西布倫的豫言,乃是一幅傳揚福音的圖畫。西布倫是停船的海口。船隻從西布倫駛出,描繪福音的好信息在聖靈這屬天之風的能力下,藉著加利利的傳揚者傳播出去。西布倫的境界必延到西頓,西頓是外邦港口,表徵外邦世界,這指明福音要達到外邦世界,並要擴展到地極(徒一8)。論到以薩迦的話,則是指福音傳揚的結果,就是強壯的驢得了安息。按照十五節,美好的地乃指豐富的基督成了佳美的安息之處。在召會生活中我們有了安息,享受基督的豐富,同時也成了低肩負重的僕人,有分基督身體的事奉,為使基督得著滿足(林前十二4~6)。

生命經歷

一、創世記四十九章十一節說,『猶大把小驢拴在葡萄樹上,把驢駒拴在美好的葡萄樹上。』將驢子拴住,意思是勞苦和努力已經止息。葡萄樹則表徵活的基督,充滿了生命(約十五1,5)。這指明神呼召我們停下自己的努力,接受基督,安息在祂裏面,享受祂的豐富。如此,就能在葡萄酒中洗衣服(11),也能眼睛紅潤,牙齒白亮(12)。這就是說我們日常的行事為人,泡透在基督生命的豐富中,並且經歷真實的變化,在彰顯上展示基督的豐富。

二、申命記三十三章十九節說,西布倫和以薩迦要將萬民召到山上,獻公義的祭。這指明當我們傳揚福音並過召會生活時,就應當邀請萬民並吸引萬民來獻祭物給神。同時,當我們傳福音並過召會生活時,我們就能吸取海裏的豐富,並沙中所藏的珍寶,也就是『吸取』召會作海裏的豐富,也『吸取』國度作沙中所藏的珍寶。我們將同時享受召會生活和國度生活的豐富。


問題研討

一、試解釋創世記四十九章八至十五節,雅各關於 猶大、西布倫、以薩迦的豫言之屬靈意義。

二、請以創世記四十九章九節說明基督如何是福音 的內容。

三、請以申命記三十三章十九節,解釋我們傳揚福 音並過召會生活時的光景。

挨家挨戶聚集(第一至三章 )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

964-Book

挨家挨戶聚集(第一至三章 )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

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七七年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二十七日,在美國加州安那翰所釋放的信息集成。

信息內容

第一章『藉著在排裏聚集實行身體生活』,第二章『挨家挨戶聚集』,第三章『在小排中,在靈裏並在愛裏照顧人』。

真理要點

一、羅馬書是第一卷啟示基督身體的書信(十二5)。哥林多前書、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確定並發展了召會作為基督身體的完滿啟示,給我們看見身體與頭的關係,同時也看見肢體彼此間的關係。說出信徒之間不是社會或組織的關係,而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,彼此生機相聯。所以我們需要進入身體生活的實行,就是真實的召會生活,其目的是為著彼此牧養。在使徒行傳二章及四章,神給我們看見祂作事一開始就在最高水平。正如五旬節後的召會生活,乃是召會生活的最高水平。聖徒們過著團體的生活,凡物公用,在自己的家中聚會,並一同用飯。可惜在那之後,召會就從中心線上落下去,越離越遠。甚至今天在我們中間仍未完全回到中心線。

二、關於早期聖徒的實行,五旬節那天是個新起頭。主復活後,又有一次向五百多位弟兄顯現,因此當時應該有很多信徒;但五旬節那天只有一百二十位聚集禱告,他們豫備好要完全脫離老舊的背景。此後得救的那三千人也領悟到這是個新起頭,因此他們立刻開始聚集並一同生活。使徒行傳二章四十二節所說,『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裏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』五旬節後,三千位新得救的信徒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裏。但他們不一定都聚在一處,所以行傳五章四十二節說,『他們每日在殿裏,並且挨家挨戶,不住的施教,傳耶穌是基督為福音。』由此我們能知道挨家挨戶指明每一家成為施教的地方,他們每天都有為著教導的小排聚會。而堅定持續禱告,說出召會該是禱告的子民,我們應當時時禱告,這要成為小排中最重要的事。

生命經歷

一、關於挨家挨戶聚集,李弟兄題醒我們必須遠離任何一種運動。鄰近的聖徒以小排的方式聚集,不是一種運動或鼓動,乃是生命的行動。並且雖因美國當時有很多人,從這分職事接受幫助且轉向主恢復的路。但因時代背景與某些因素,李弟兄沒有一開始推小排實行的負擔,因為小排容易成為發表意見的最佳舞台。但隨著李弟兄確信主恢復的根基已經立定,並清楚向聖徒們陳明,小排不是發表意見的地方,乃是一班聖徒蒙拯救脫離自己的背景,被擺進主的恢復裏,因此意見在小排中是沒有地位的。

二、聖經不是說到規條,乃是說到生命。行傳沒有告訴我們早期信徒如何傳福音,或是誰在傳福音。每處地方召會的聖徒都需要分小排聚集,但我們不必問怎樣作或該誰來作。是人人都該作。我們頭一次來在一起時,不必擔心作甚麼,不必定形式或規條。看看早期信徒的實行,就能將這些應用於我們的現況。有負擔在小排中聚集的聖徒應當禱告,禱告使我們對人有關切、對人有興趣且愛人。並且拿起負擔接觸住在附近的人。當我們接觸人時,只要說,『弟兄們,我們都住在附近,我們每週可否來在一起一到兩次?』因為果樹要正確長大並結果,需要多多勞苦。當我們在靈裏、在愛裏進入小排聚集裏照顧、餧養人時,我們就不會只尋求速成的結果或明顯的生長,只要經過一段時間,我們會看見一些人在生命裏長大。我們的排也就會漸漸活起來。

問題研討

一、試說明身體生活如何藉著小排聚集來實行。

二、小排及排聚集開始實行時,最重要的是甚麼?

三、在主恢復的路上,我們應當如何行。

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 (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篇)

963-Book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(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篇 )

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二年九月至十一月,在臺北的訓練中帶領查讀羅馬書的記錄編輯而成。

信息內容

第三十二篇及三十三篇信息皆論到『蒙恩者的生活』(二~三),第三十四篇則是本書的結語。

真理要點

一、羅馬書第二部分論到蒙恩者的生活,共八個項目。包括第一項奉獻,第二項,就是羅馬書十二章三至八節所論到身體的事奉。一個奉獻給主的人,他所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身體的事奉。在身體的事奉裏,首要之事就是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度量,看的清明適度。不要高看自己,也不要低看自己。在這身體裏,我們互相作肢體各有各的功用;你不能代替我,我也不能代替你。接著是第三項,就是九至十六節所論到該如何對待弟兄。九節說:『愛不可假冒,惡要厭棄,善要貼近。』對待弟兄,首要之事就是彼此相愛;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愛弟兄要親熱,恭敬人要爭先。有的弟兄有缺乏,我們應當負擔一分,供給他,這就是在聖徒的缺乏上有交通。

二、十二章十七節至二十一節論到蒙恩者生活的第四項—對外人。要準備在眾人面前作善美的事,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,不要為自己伸冤,寧可給神的忿怒留地步,不可為惡所勝,反要以善勝惡。十三章一至七節論到這生活的第五項—對在上的權柄。在上有權柄的人,人人都當服從,抗拒掌權的,就是抗拒神的設立。八至十節是論到生活的第六項—以愛對人。凡事都不可虧欠人,並要彼此相愛;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。十一至十四節則是論到第七項—儆醒。我們該儆醒,『因為我們得救,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』。這裏的得救,是指我們將來被提,就是我們的身體得贖。身體得贖的救恩,現今離我們更近了。在十四章一節至十五章十三節是論到蒙恩者生活的最後一項—對軟弱信徒的接納。信心軟弱的,你們要接納,要照著神接納,因為神已經接納他了。好叫我們思念相同的事,同心合意,用同一的口,榮耀神與父。

三、羅馬書十五章十四節至十六章二十七節是本書信的結語,分作三小段。首先是著者對於他的職事與行蹤的述言。在這段裏,保羅說到他的職事,也說到他事奉主時傳福音的行動。他是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,作神福音勤奮的祭司。他藉著福音、經過福音,得著外邦人,將他們一個個帶來,當作祭物獻上給神,使他們在聖靈裏得以聖別,可蒙悅納。他乃是這樣獻祭的祭司。其次,是推薦、問安與囑咐。最後是向這位獨一智慧之神的頌讚。二十七節說,『願榮耀藉著耶穌基督,歸與這位獨一、智慧的神,直到永永遠遠。阿們。』

生命經歷

一、我們如何能知道神所量給我們信心的度量有多少?當我們將自己奉獻給主,不要世界,心思得了更新,也驗證了主的旨意,我們就在主面前把心擺平了,既不高看自己,也不低看自己。到這時,我們就知道主量給我們信心的度量有多少;既不奢望更多,也不覺得不彀。

二、我們要愛弟兄,但要厭棄弟兄的惡;我們不可因為愛弟兄,就連他的惡也愛,這就變作屬肉體的愛了。所以這節勸勉我們要愛人,之後立刻接著說,惡要厭棄。這意思是,我們愛弟兄時,不該善惡不分。

問題研討

一、請簡述羅馬書十二章至十六章中論到『蒙恩者的生活』中八個主要項目。

二、何謂『神福音勤奮的祭司』﹖請以使徒保羅為例說明之。

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(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篇 )

962-Book

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(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篇 )

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二年九月至十一月,在臺北的訓練中帶領查讀羅馬書的記錄編輯而成。

信息內容

第二十九篇起是根據羅馬書十二章一至二節說到『蒙恩者的生活(一)』,第三十篇是『奉獻的真義』,第三十一篇是『驗證神的旨意』。

真理要點

一、羅馬書分為兩大部分:第一部分包括一至十一章,給我們看見神拯救我們的恩典;第二部分包括十二章至本書末了,給我們看見蒙恩者該有的生活。

二、我們要明白奉獻的真義,就需要從神在永遠裏的計畫和目的看起。神在永遠裏就計畫要造人,其心意乃是要把祂自己在祂兒子裏作到人裏面;祂要與人調和,好與人成為一。為此,祂需要人與祂合作,讓祂調和,好把祂自己的生命、性情和能力,都作到人裏面。祂來拯救我們,乃是叫我們答應在這事上與祂合作。為這緣故,祂需要我們在信而得救之後,就將自己獻給祂。我們這樣獻給祂,就等於無條件的答應祂,讓祂自由的在我們裏面作工。這就是奉獻的真義。

三、凡主在我們裏面所要作的,就是祂要將自己作到我們裏面,並要經過我們、藉著我們作出來的,都是神的旨意。神這樣在我們身上作工,其原則乃是祂必須得著我們的同意,得著我們的合作。為此,我們需要明白神的旨意。我們若不明白神在我們身上要作甚麼,就不能與祂合作,也就不能讓祂作;這樣,祂也就無法作。祂若沒有得著我們的合作就工作,乃是違反祂的定律。神從來不在我們身上作我們所不明白的事。為此,一個奉獻給主的人,在奉獻之後首要的事,就是要明白神的旨意。

四、驗證神的旨意有三個基本條件:第一,是將自己奉獻給主。第二,乃是對付世界。世界是與神對立的。人如果愛世界,就會成為神的仇敵。世界乃是這些霸佔我們,奪取並頂替了主在我們身上地位的一切人事物,主要求我們將其撇下。第三,乃是我們的心思得更新。我們需要藉著讀聖經、禱告、親近神;這樣,我們的心思就會漸漸得更新。

生命經歷

一、作基督徒需要過兩個大關。第一關是悔改相信。惟有藉著悔改相信,纔能進入救恩的門。接著,在得救後的生活中,還必須過第二關,就是奉獻。若未過奉獻這一關,就還不能過基督徒的生活,走基督徒的路。

二、我們該如何過奉獻的關?頭一步,我們要在心裏定意將自己獻給主。第二步,我們必須將自己確定且完全的交在主手裏。第三步,我們將自己這樣交給主之後,就要相信,或者說,就要承認自己是在主的手裏。

三、我們如何將身體具體的獻給主?答案乃是將我們的時間交給主;因為人的身體是在時間裏。此外,將身體獻上還有另一個意思,就是不可讓任何不討主喜悅的事佔用我們的身體。這就是將身體獻上的意義。

四、如何驗證神的旨意,我們需要注意三件事。第一,按照靈裏的感覺。神的靈住在我們裏面,祂是又真又活的,祂在我們裏面隨時隨地在運行;當祂在我們裏面運行,我們裏面定規有感覺。第二,合乎聖經的教訓。我們的感覺有可能會錯,因此不要太信靠自己。神在我們裏面的運行不會錯,但為著我們行事更準確、不偏差,我們還要將自己的感覺對照聖經。第三,環境的安排。我們就著某件事尋求神的旨意,當裏面有了平安,那件事也合乎聖經,我們還要觀察環境有沒有豫備。若一件事是神要我們作的,我們要相信神會在環境中安排,替我們豫備。在一件事上,這三個點都合得起來,我們就可以作了,這就是驗證神的旨意。

問題研討

一、奉獻的真義是甚麼?

二、我們如何將身體具體的獻給主?

三、我們驗證神的旨意,需要注意那三件事?

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 (第二十六至二十八篇 )

961-Book

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(第二十六至二十八篇 )

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二年九月至十一月,在臺北的訓練中帶領查讀羅馬書的記錄編輯而成。

信息內容

第二十六篇到第二十八篇信息皆論到『神的揀選』(一~三)。

信息要點

一、羅馬書第九章,論到神揀選人的旨意和主權。神揀選的旨意乃是根據祂揀選的主權。神所有的旨意都是根據祂的主權,在揀選這件事上更是這樣。神在以色列人身上的揀選,就是根據祂自己所有的主權。神揀選人的旨意,不是本於人的行為,乃是本於主自己。神有憐憫、有恩典、也有揀選;這揀選就是根據祂的主權,而這主權完全是操在神的手中。

二、聖經裏重要的真理都是有兩面的:有神那一面,也有人這一面。神的救恩、神與人的關係,也是如此:從神那面看,完全在於神的主權;從人這面看,完全在於人的責任。以色列人失去恩典的原因,是因為他們犯錯,沒有好好負他們所該負的責任。人來親近神,是在二個原則裏:第一,要憑信心,不憑行為;第二,人不能建立自己的任何事物,乃要讓神將祂的事物建立在人身上。以色列人違反了這兩個原則,所以他們失去了神的恩典。

三、羅馬書十一章,保羅陳明以色列人與外邦人彼此蒙恩的關係,說到神的揀選不改變。神已經揀選了以色列人,是否會因為以色列人有錯誤,失腳了,就棄絕他們,而取消了祂的揀選?保羅說,以色列人的過失,就給外邦人蒙恩的機會,救恩便臨到外邦人。接著保羅再用一個反作用的理由,來證明神沒有棄絕祂的百姓。這反作用惹動以色列人的妒忌,以致重新發憤要神了。這是保羅的推理。這樣說來,他們失腳並不是要叫他們跌倒。由此,他證明了神沒有棄絕祂的百姓。

生命經歷

一、神的揀選不在於人的定意,不在於人的奔跑,只在於祂自己。祂乃是那施憐憫的神。被愛的人與愛他的人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,受恩典的人與施恩典的人在地位上就差了一點;但蒙憐憫的人其地位是最低的。我們在神面前的身份太低微了,不配得著祂的愛,也不能得著祂的恩典,我們只能倚靠祂的憐憫。因我們的景況已落到最低的地步,祂只能先向我們施憐憫,再來揀選我們。

二、羅馬書第十章保羅把恩典的奧祕說出來。我們有這恩典的話,不是叫我們行,乃是要我們信。我們不再需要倚靠律法,如今神施恩典,這恩典離我們不遠,就在我們口裏,也在我們心裏,叫人信,叫人接受。主對一切呼求祂的人是豐富的。祂對眾人是豐富的,不是吝嗇的;不論是外邦人,或是猶太人,只要這樣信,就必蒙救恩。

三、我們這些外邦人是野橄欖,原來根本與神所栽種的那棵橄欖樹無分無關,與神的應許是沒有關係的;但我們相信了福音,聖靈進到我們裏面,就把我們接到那棵橄欖樹上,『一同有分於橄欖根的肥汁』(羅十一17)。這橄欖根就是亞伯拉罕。亞伯拉罕蒙恩,就得著肥汁;我們這班相信的人也蒙恩,一同有分於橄欖根的肥汁。相信基督的人,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,與亞伯拉罕一同蒙恩。我們得在其中接上去,分享這橄欖根的肥汁;這是指聖靈進到我們裏面,作我們生命的供應,使我們得以享受神自己的生命和性情。

問題研討

一、請依照羅馬書第九章說明神揀選人的根據。

二、請說明以色列人違反了那兩個原則,以致他們失去了神的恩典。

三、試述羅馬書十一章保羅如何以推理說明,神沒有棄絕以色列人。

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 (第二十三至二十五篇 )

960-Book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
(第二十三至二十五篇 )

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二年九月至十一月,在臺北的訓練中帶領查讀羅馬書的記錄編輯而成。

信息內容

第二十三篇至二十五篇信息說到得榮耀,分別說到『得榮─榮耀的後嗣』、『得榮─榮耀的模型』、『得榮─不能隔絕的愛』。


真理要點

一、羅馬書一至八章論到神在基督裏的救恩,包括四件重要的事:定罪、稱義、聖別、與得榮。稱義叫我們得著蒙悅納的地位,聖別叫我們生活的情形改變,而得榮乃是叫我們的身體改變形狀。神的生命不僅叫我們脫離肉體、罪惡、和世界,祂還要用祂生命的大能將我們改變形狀,使我們與基督完全一樣,從裏到外都與主自己一式一樣。這是神救恩的終點和極峰。

二、我們既是神的兒女,就是神的後嗣(羅八17),有一天要承受神的產業;這是聖經裏的應許,是新約裏的話。人承受產業是憑著遺命,我們承受產業也是憑著遺命,就是新約。在這裏有兩面的問題,一面是受苦,一面是得榮耀。我們承受產業是在榮耀裏承受,但榮耀還沒有來到以先,我們先要受苦。我們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,甚至在患難中也是誇耀;我們在患難中也是誇耀著忍耐,這是我們將來得榮耀的證明。

三、我們這有神生命的人,目的是要得著神的榮耀,進到神的榮耀裏。然而,究竟神要我們得的榮耀是以甚麼作標準,作模型?榮耀的模型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,神要把我們模成祂兒子的形像。神乃是把我們擺在基督裏,以基督作模型,好把我們模成基督的形狀。

四、關於得榮,我們不僅需要看見那靈、環境、目標和模型,我們也需要看見神那不能隔絕的愛。因為有人在得救之後所遭遇的痛苦是難以忍受的,他們也許會以為自己不是神所愛的,但是我們需要看見,這是神以那不能隔絕的愛,在艱難的處境中幫助我們。『然而藉著那愛我們的,在這一切的事上,我們已經得勝有餘了』(羅八37)。


生命經歷

一、保羅作基督徒,不是盲從或隨便的,而是計算過的。他算定今時的苦楚,不配與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相比。世上許多事都是頂撞神的,我們也可能因此遭到為難,可能覺得苦難很重,但有一件事能幫助我們忍受苦難,就是將來的榮耀。這榮耀能吸引我們,使我們勝過今時的苦楚;我們甚麼時候覺得苦難太重,就要把將來要得的榮耀算一算,我們就能輕看今天的苦楚。

二、有時我們軟弱到連求都不會求,不曉得當怎樣禱告,但聖靈仍在我們靈裏為我們代求。祂『幫同擔負』我們的軟弱,祂懂得那個原因、那個艱難,也同情我們的情形,祂就代替我們禱告,就是在我們裏面壓迫我們,叫我們無法不歎息。很多有價值的禱告,都是這種歎息的禱告。

三、神今天在我們身上作工,一面是用那靈,一面是用萬有;沒有一個環境不包括在萬有裏,為要成全一些事,叫我們得益處。這益處就是我們被模成神兒子的形像。我們每經過一次對付、一次遭遇、一次破碎,就更像祂兒子一點。從我們得救那天起,直到得榮那天止,神就一直在模成我們,要使我們像祂兒子一樣。

問題研討

一、在神的救恩中,何謂『得榮耀』?

二、苦難的意義是甚麼?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苦難?